北京中易文星雕塑院

  • HOME
    首页
  • WORKS
    作品
  • PROCESS
    工艺
  • ACADEMIC
    学术
  • ABOUT
    关于
  •  
     

    伟人领袖的儿女情长

  • 发布时间: 2017-08-11     浏览次数:10000次    文章来源:沐晴    
    0
  • 伟人领袖的儿女情长

    用石材雕塑展现伟人雄风,风格雄厚一览无余。

    伟人领袖毛泽东一生有太多惊涛骇浪的大事件要写,却始终是凡笔所不能及的,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一下伟人的儿女情长。

   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,同自己恩师的女儿杨开慧开始了恋爱,1920年末二人正式结合。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的诗人,毛泽东自然也会用诗词表达自己的内心的男女之情。毛泽东后来自我总结说:“我的兴趣偏于豪放,不废婉约。”现在留存的毛泽东诗词的确充满了豪放之气,而情诗中却也有婉约风格,尤其是青年毛泽东比较喜欢读李后主的词,也受过这位亡国之君李煜的风格影响。现在毛泽东诗词中典型的婉约爱情诗词,是标明写于1921年的《虞美人枕上》。毛泽东对这首《虞美人》十分珍视,生前虽未公开发表却多次修改。1961年,距写作这首词40多年时,毛泽东又书写了这首词,赠送卫士张仙鹏并嘱咐妥善保存。此后毛泽东又作修改,直至80岁时即1973年冬,毛泽东又交保健护士吴旭君用毛笔抄清保存,最后修定了全文。

      堆来枕上愁何状,

      江海翻波浪。

      夜长天色总难明,

     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。

      晓来百念都灰尽,

      剩有离人影。

      一钩残月向西流,

     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。

      这首动人的爱情词作是写给谁的?尽管有些研究者存在异议,不过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写给杨开慧的。这首词创作于1921年,而1920年末毛泽东与杨开慧同居结婚。两人采取的新式结合形式,不做嫁妆,不坐花轿,不举行婚礼,只是寒假相约到长沙东郊的板仓杨家过春节,按他们的话就是“不作俗人之举”。创作这首《虞美人》时,应该正值蜜月时期,或新婚不久,全文缠绵深情,这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杨开慧情深意长、缠绵悱恻的情感,尤其是“堆来枕上愁何状,江海翻波浪”。

      毛泽东同杨开慧的感情很深,他们的相识是由于毛泽东经常到恩师杨昌济家中。杨昌济先后留学日本、德国和英国,回国后成为有名的伦理学家,名满三湘。他教过许多学生,最欣赏的是毛泽东、蔡和森,并认为这二是是能救国的“海内人才”。从1915年至1918年这三年间,毛泽东经常到老师杨昌济家中请教问题,还往往留下吃饭。据毛泽东于1936年在陕北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,他是1918年第一次到北京时“遇见而且爱上了杨开慧”。

      毛泽东走向武装斗争的道路后,所写诗词多言风云之志,少缘儿女之情。不过到了晚年,毛泽东仍有一些怀念旧情的婉约之作,写于1957年5月的《蝶恋花?答李淑一》,就是代表作之一。词中第一句就是“我失骄杨君失柳”,由“杨”“柳”二位烈士的姓氏生发联想,驰骋想象,构思绝妙,于婉约中见豪放,堪称大手笔。李淑一是杨开慧年轻时的好朋友,解放后在长沙当教师。她的丈夫柳直荀曾是毛泽东在湖南从事革命斗争中的老熟人,后来的洪湖地区错误的“肃反”中遇难,被追认为烈士。李淑一写信并附词给毛泽东,怀念自己的丈夫,毛泽东在回信中附和词却将柳直荀与杨开慧联系在一起,寄托怀念之情,说明事过几十年仍不忘亡妻,后来还认为称其为“骄杨”的理由是“为革命丧其元(头),安得不骄?”1961年毛泽东曾给周士钊等人写过一首《七律答友人》,里面有“斑竹一枝千滴泪,红霞万朵百重衣”两句,也表现了一种感情寄托。这种将个人爱情与革命激情结合在一起,对于一向重政治的毛泽东就更有特殊意味。

    上一篇:没有了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 
  • 业务专线:010-52428252 手机:13522810800 / 13552180800 院址: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沙窝村艺术园区北京中易文星雕塑院地址 邮箱:zywxds@163.com
  •